公司新闻

“十二五”环保产业挑战与机遇解析

  污染治理正在从局部向**、从单一到复合、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过程中,这同样是一个技术回归的过程,即技术、人才、专业化水平赢得充分重视。技术会在市场竞争、企业比拼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有多少企业拥有原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储备,在人才、专业化管理水平、信息化等新技术应用方面真正下功夫?有多少企业老总能从商业周旋中脱身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全局思考?
  
  ●抓新求快依然是民营环保企业获得收益回报的优选策略。在技术上保持独特性、高技术条件下的低成本优势,应该成为很多环保企业寻求转变的立足点。
  
  20余载拼搏,几经起落,北京晓清环保集团总经理韩小清在如今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选择重新出发。从去年起积极引入风投资本,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他向日前参加第四届中国环境投资大会的同行们解释他的急切:“我还可以拼10年,而这10年可能是环保产业真正的机会。”
  
  在“十二五”即将到来的时候,环保产业被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首,各界都在期待这一“地位”变化带来的政策支持和需求爆发,业界称之为环保产业迟来的“黄金10年”。明晰的国家战略意愿让业内企业家信心十足,让各方资本蠢蠢欲动。但前来参会的众多企业家代表也十分清醒,环保产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其面临的市场需求、角色定位、生存环境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谁能为新的需求、变化做好准备,谁才能真正抓住机遇,获得长远的发展。
  
  产业篇能否适应新定位、新角色?
  
  机遇: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首,环保产业从环境管理的支撑产业进入国民经济主序列。
  
  挑战:环保产业作为供应端,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对称不匹配,不适应国家对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要求。
  
  3月19日上午9点,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环境投资大会尚未正式开始,报告厅里已人声鼎沸。环保企业家、咨询公司、证券公司、风投合伙人、日本企业中方代表等各**马热烈寒暄。无论是打拼了20多年的环保“老兵”,还是发展三五年的“新面孔”,言谈间,大家对未来都难掩兴奋。
  
  顶着朝阳产业的头衔却一直发展迟缓,环保产业业界非常看重此次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新定位。“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首,它从环境管理的支撑产业进入国民经济主序列之中,这个变化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长王世汶指出。
  
  当前,各地政府越来越面临资源环境硬约束与经济增长持续动力不足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资源环境问题事关经济、民生与社会稳定,地方政府代表公众的环境利益诉求日益明确,相关的污染治理、环境修复需求不断扩大,急需产业的切实支持。另一方面,在当前倚重投资拉动增长且投资渠道日渐有限的情况下,环境投资成为地方政府能够维持投资强度且减少负面效应的*佳投资路径选择之一。“这样一个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的产业,对它未来的发展可以有充分的想象。”王世汶信心十足。
  
  但他的忧虑同样明显:“面对这样的产业政策环境,我们环保产业本身,作为供给方,是否能适应这样的市场需求?”这值得所有环保企业不断自我追问。
  
  “小、散、弱”,在发展30多年后,环保产业“体质”依然虚弱。尽管企业数量、从业人员都在不断增长,但企业平均规模、利润、人均产值却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在一些产业聚集地甚至常年充斥着作坊式的小企业。弱小的企业再多也不能使产业变得强大。
  
  “1/3能运行,1/3马马虎虎,1/3压根儿不能用,”曾经一项关于建成城市治污设施的调查令人震惊。出于各种原因,花了钱买了设备建了工程,却没有发挥应有的治理效用。事实上,环保产业未能实现既定的有效产出,这导致大量的环境投资失效或者效率不高。
  
  王世汶指出,环保企业的整体形象和营商环境差更加令人忧虑。低水平、非理性、不正当竞争非常普遍且严重,地方保护主义和“国进民退”使得市场分割严重。企业小,利润低,竞争环境差,没有能力和意愿进行科研**自主研发,技术抄袭,恶意挖角等成为业内常态。
  
  诸多因素都导致尽管环保市场需求一直在扩大,但环保企业的成长、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王世汶甚至直言不讳,环保产业作为供应端,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对称不匹配,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对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

  企业篇民营企业能否三分天下?
  
  机遇:新兴领域兴起之初,正是机会多、价格高、竞争少的阶段,民营企业有活力、有韧劲、转型快,抓住机遇就能谋得发展。
  
  挑战:如何在外资、国有环保企业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寻求生存发展空间?
  
  外资、国有企业发展强势
  
  本届投资大会的两天议程里,日本五大财团中有4个派相关机构代表参加。前来参会的丸红(北京)商业贸易有限公司所在的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正是安徽国祯环保的重要股东。近年来,日、韩等国知名资本对中国环保市场显示出高度关注,纷纷通过资本运作寻求进入机会。去年,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先后与日本日新容器株式会社、世界500强企业韩国SK集团签约,在工业用容器回收处理再生、污染场地修复等领域开展合作。
  
  而苏伊士、威立雅等世界知名环保集团在中国的业务触角已经直指工业废水治理,他们在上海、重庆等地工业园区废水治理获得政府大订单,已经显现占领**水处理行业的“野心”。
  
  国有大型环保企业也不甘示弱。中节能的资本规模、业务范围扩张令人咋舌,开创、北控、深圳水务等业内大鳄也步履稳健。环保正在成为国有资本特别关注的领域,央企甚至直接通过资本运作强势进入。“国字号”已经成为环保产业中非常强势和独特的力量。
  
  王世汶说,在环保市场快速扩张、企业综合竞争力普遍不足的特殊时期,恰是拥有丰富资源、资本的国有环保企业的“黄金时期”。他们拥有项目操作上地方政府天然的信任感以及毫不逊色于民营企业的市场化手段。
  
  那么,民营企业是否还有机会?如何找到机会?
  
  **个回答当然是肯定的。随着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日益从城市向农村扩展,环保市场需求将呈现广博而分散的态势,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机会。“即使是国有、外资企业已经占据制高点的领域,仍然机会丛生。”
  
  民营企业发挥优势寻求借力
  
  回顾过去,整个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抓机遇、求发展的过程。在环保产业内部,如何抓住机会对相对弱小的民营环保企业具有关键意义。
  
  中持绿色能源技术公司总经理邵凯说:“我们提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即地方政府应当综合解决污泥、生活垃圾问题,在实现无害化、稳定化的前提下,从治污过程中寻找绿色能源。这一理念已经获得了很多地、县级城市政府的认可。”而他们看准这个市场后着重技术投入、案例积累,也让他们成为国家“十二五”垃圾污泥相关技术导则规范的制定单位之一,污泥厌氧分级分项处理技术课题的组长单位,和清华大学、哈工大、北排集团合作推进相关研究。
  
  在新的产业环境和市场机遇面前,以制造、工程为核心的传统环保企业发展模式,显然已不再适用。“抓新求快依然是民营环保企业获得收益回报的优选策略。在技术上保持独特性、高技术条件下的低成本优势,应该成为很多环保企业寻求转变的立足点。”王世汶说,中小环保企业要学会在中小规模领域特别是独特的技术产品领域整合自己的力量与资源,同时要学会借力,资本和产业的结合会给产业提升提供非常重要的推力。
  
  在污水处理等建设密集期接近尾声的领域,短期内以大项目带动迅速扩张已不可行。在区域环境市场日益分散的情况下,中小项目的积累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中小项目规模不大,但技术水平要求、工作量和大项目差别不大,所以很多大企业、外资企业不愿意接手。中小企业可以捡漏。”
  
  着眼小项目,凸显技术成本优势。安徽国祯环保从2004年的7个污水处理厂运营发展到如今的34个项目,每一步都很扎实。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民营企业,没有资金背景上的优势,依托的是先进技术和专业管理,综合成本上的优势是获得回报的基础。相同质量下成本低,相同成本下效果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您可能会对本公司的以下产品感兴趣:
定氮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pH索氏提取器索氏抽提器索氏抽提仪蛋白质测定仪马弗炉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火焰分光光度计水分测定仪水份测定仪火焰光度计电子天平旋转蒸发器索氏提取仪超级恒温槽低温恒温槽分光光度计电导率测定仪转式粘度计氮磷钙测定仪白度测定仪旋光仪白度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纤维素测定仪箱式电阻炉凯氏定氮仪脂肪测定仪粗纤维测定仪快速水分测定仪消化炉水分快速测定仪凯式定氮仪罗维朋比色计马福炉粉碎机脂肪测定仪全自动凯式定氮仪水份快速测定仪消煮炉快速水份测定仪粗纤维测定仪酸度计粗脂肪测定仪全自动定氮仪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