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核污染废水处理新技术研发成功 将批量生产

  4月20日,记者从河南省漯河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项用于核污水处理的新技术——催化生物陶生产项目,将在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批量生产。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1年4月14日的检测报告显示,一项可快速、高效吸附、过滤核污染废水的新技术研制成功,用于防治放射性物质碘—131及其他放射性碘同位素的扩散,可广泛应用于核事故应急、核废水处理、核设施防护、医疗放射性废水处理等。检测显示,将10克利用这一新技术制作的新材料——催化生物陶颗粒,浸泡在含有12640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废水中20分钟,可以吸附固定高达99.97%的放射性物质碘—13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测试人员和研究人员说,“这种材料对碘—131的吸附效率之高是令人震惊的。”
  
  同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2011年4月13日的检测显示,利用这种新材料过滤放射性高达185万贝克/升的碘—125废水,仅用5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放射性碘—125去除率高达92%。
  
  据介绍,这项国内开创、国际**的新技术,是由一个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物理等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研制。研发团队的领军者,知名环境科学家董良杰介绍说,这种新材料叫作催化生物陶,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陶瓷,也不同于传统的吸附材料;利用这种新技术制作的颗粒,是一种具有定向选择性功能的高效吸附材料,可以快速、简便、高效地吸附固定放射性物质碘—131和碘—125等碘放射性离子。这一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在材料上实现定向、选择性吸附和固定功能。
  
  该项目总协调人,河南省漯河市政协副主席、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松贺博士介绍说:“我不是搞科研的,是为科学家服务的,并将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目前该技术项目已经在河南投资了1亿元人民币,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建成并具备了规模生产能力,将于近期投产。”
  
  名词解释:碘—131:与核污染相关的常见辐射污染物,也是日本福岛核事故释放*多的一种放射性物质。
  
  贝克:放射性活度单位,饮用水卫生**标准放射性*高允许量为1贝克/升。
  
  新闻背景:据日本原子能**保安院4月16日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海水每毫升水中含220贝克(22万贝克/升)放射性碘—131、88贝克(8.8万贝克/升)铯—134和93贝克(9.3万贝克/升)铯—137。原子能**保安院说,这一水平相当于正常值的10万倍。


您可能会对本公司的以下产品感兴趣:
定氮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pH索氏提取器索氏抽提器索氏抽提仪蛋白质测定仪马弗炉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火焰分光光度计水分测定仪水份测定仪火焰光度计电子天平旋转蒸发器索氏提取仪超级恒温槽低温恒温槽分光光度计电导率测定仪转式粘度计氮磷钙测定仪白度测定仪旋光仪白度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纤维素测定仪箱式电阻炉凯氏定氮仪脂肪测定仪粗纤维测定仪快速水分测定仪消化炉水分快速测定仪凯式定氮仪罗维朋比色计马福炉粉碎机脂肪测定仪全自动凯式定氮仪水份快速测定仪消煮炉快速水份测定仪粗纤维测定仪酸度计粗脂肪测定仪全自动定氮仪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146号